“在城市體檢中,成都市現在已建立了‘查癥狀、找病因、開處方、管長效’的工作機制。” 在2021年8月31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努力實現全體人民住有所居”新聞發布會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黃艷點贊成都“城市體檢”工作。

成都作為住建部確定的首批城市體檢試點城市、樣本城市,構建了63項體檢指標體系,區級指標著重解決區域性、差異化、具體化的突出問題,以“必檢指標+自選指標+特色指標”的形式,建立了“10+20+N”的指標體系。晨越建管集團作為第三方體檢機構,承擔了成都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2020年城市體檢工作,通過運用專題研究的思路和方法開展咨詢工作,為提升和優化高新區城市人居環境提供了更加精準的決策依據。

“城市體檢”與“城市病”
隨著城市規模的日益擴大,現代大中城市發展過程中暴露出諸多問題,統稱為“城市病”。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著力解決“城市病”的突出問題,統籌做好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建立城市體檢評估機制。現階段我國“城市病”較為突出的表現在人口擁擠、交通擁堵、環境污染、住房困難等。根治“城市病”是一個復雜而漫長的過程,需要社會多部門、多領域發揮專長協調治理。但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是,城市哪里生病了,病得有多重,這個診斷需要量化指標體系來支撐,這樣專家才能有針對性地給出治理方案。“城市體檢”可針對城市發展過程中一系列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問題進行現狀分析與評價,明確“城市病”問題所在,最終解決城市管理痛點。

晨越為成都高新區把脈
2019年,住建部在總結北京城市體檢經驗基礎上,在全國范圍選擇了成都、遂寧、沈陽、南京等11個城市作為全國第一批試點城市,開展城市體檢評估工作。2020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文《關于支持開展2020年城市體檢工作的函》(建科函〔2020〕92號),選定全國36個城市作為2020年城市體檢樣本城市,成都市入選。
成都城市體檢工作在住建部50項基礎指標上,針對成都實際,增設了人均生態綠地面積、街道一體化建設占比、軌道交通出行占公交出行比例等13項特色指標。區級指標則著重解決區域性、差異化、具體化的突出問題,以“必檢指標+自選指標+特色指標”的形式,建立了“10+20+N”指標體系。
成都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經過30年的快速發展,在經濟、科技、社會、環境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績,但在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城市病”特征,如土地緊張、交通擁堵、房價高等問題,嚴重影響了城市可持續發展。
2020年,晨越建管集團作為成都高新區第三方體檢機構,緊密圍繞城市發展目標體系甄選核心指標,突出指標選取的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依據指標的數理特征,甄別規模性、效益性、結構性和趨勢性指標的特點,將八大體檢維度有機結合,使指標對不同發展目標的評測更具貼切性。

根據多源數據獲取及處理技術,通過“五維”指標診斷評估方法、大數據、滿意度調查等方式方法,晨越對高新區進行了全面體檢診斷。結果顯示,高新區存在部分發展短板。晨越就潮汐式交通擁堵嚴重、基本公共服務設施仍有待完善、醫療資源較為匱乏、人均體育場地面積相對較低等方面,提出相應對策及建議。
同時,晨越對照住建部及成都市關于城市體檢工作要求,結合成都高新區發展實際以及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等現實需要,構建了一套科學合理的指標體系,用于長期城市體檢監控,為成都高新區建立了一套獨具特色的對標標準體系。
2021年,成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公園城市建設局在推薦晨越建管集團為RICS2020年度研究團隊的推薦函中寫道:“晨越建管集團在高新區城市體檢項目中,細分專業,整合團隊力量,用八大體檢維度對城市進行了全面的體檢,顯示了我區在城市發展中的健康狀態和待改善方向”。2021年6月25日,皇家特許測量師學會(RICS)中國峰會2021暨RICS中國獎頒獎典禮在上海召開,成都高新區城市體檢項目晨越團隊被評為年度研究團隊。

“城市體檢”今后怎么走?
城市體檢作為治理“城市病”、推進城市更新的前置措施越來越受到各地政府的重視,已成為推進城市高質量發展、提升居民生活品質的重要抓手。自2018年起,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會同北京市率先開展城市體檢,到今年樣本數量已擴大至59個城市,城市體檢評估機制已基本建立。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黃艷在回答中國新聞社記者提問時明確提出,下一步,住建部將重點做好三項工作:一是推動更多的城市做好體檢,補齊短板。二是逐步將城市體檢工作制度化,作為國家對地方的統一要求,以信息化手段來加強城市工作的監測預警和跟蹤整治。三是通過城市體檢結果的橫向和縱向比較,發現共性問題,進一步總結地方經驗,上升為國家政策,全面提高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水平。可預見,以城市體檢為城市治理提供指引、推動城市更新的工作將在全國范圍內循序展開。

品牌管理部


